图片展示

       1、立下愚公志,深山展宏图

       1957年,张贵顺到北京参观全国农业展览时,顿觉毛主席“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家寨是一个好例”的批示是一盏明灯,他决心做当代愚公,移山造田,改造家园。回到村后,他组织村民学习《愚公移山》这本书。

图片展示

       在愚公精神指引下,青年劈石,壮年搬运,老年砌坝,妇女和孩子们在石头缝里担土垫地,经过几十个昼夜的奋战,诞生了第一块耕地,共计3亩2分,并立下石碑“老年毅力大,青年地上老年坝;青年有毅力,一块石头垫块地。”

图片展示

       夜战马超。由于工程十分浩大,民兵 连长李凤元提出了“夜战马超”的计划,即 散了夜校之后,再加班干两个小时。

       党员是庄稼汉  干部是带路人     干部参加劳动,这是沙石峪的传统。工作再忙,干 部也能分出时间来干活,而干活也就成了他们工作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社员们说:“干部都打头干,咱还能 歇着?”“干部跟咱一道干,再苦咱也不觉苦,再难咱也 不觉难,为啥?心里痛快”干部们说:“工作要搞好,必 须下地跑,群众的情绪咋样?生产上有啥问题?不下地, 你啥也不知道!”“咱既然是干部,又是庄稼人,不‘汗滴 禾下土’,又怎知道‘粒粒皆辛苦’?不知道‘粒粒皆辛苦’, 又怎能管好家业,当好干部?”

        1958年春,收获800斤“愚公粮”, 大家决定要用“愚公粮”教育后一代,永 远不忘愚公移山第一仗。

       2、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

       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沙石峪广大干部社员积极响应,以大寨为榜样,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高潮。

图片展示

        1965年冬,张贵顺从山西大寨取经回来,经党支部和村委联席会讨论,决定要在沙石峪修建大寨田。1966年正月初三,沙石峪的基干民兵排着队,迎着漫天的飞雪开上了北山,决定先修一亩梯田作为示范。一声口号一堆石,一声锤响一把汗,石槽在半尺、一尺地向地下延伸。

图片展示

        白天凿石开地,晚上担土回填。张贵顺老书记说:“愚公只有1家人,他要挖掉2座山;我们沙石峪近60户人家,难道不能搬掉一穷二白的山?”全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每人从峪外挑回1担土,往返10里路,十几天时间,担土2300多担,行程一万多里,终于在一亩大的石槽里铺上了一尺厚的土层。

图片展示

        “一亩田”修建完成,并立碑“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随后,北山上23亩大寨田的工程全面展开,经过一春奋战,23亩保肥、蓄水的大寨田平整铺在北山。

图片展示

       || 友情链接

        河北      贵州      北京      四川      重庆      山东      湖北      云南      福建       上海      陕西      辽宁      新疆      安徽      甘肃      黑龙江      浙江      广东      山西       海南      江西      宁夏      湖南      河南      广西          芜湖      威海      武汉      绍兴

Copyright @ VillaGrandis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180006020号-3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