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都以诚信治国,历代的志士仁人都用诚信立身,成功的人士都靠诚信立业。可以说,诚信是立国、立业、立身必不可缺和无价之宝。
《长短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姑苏(苏州)城被围困,吴王派太宰伯嚭发动百姓参战,百姓怒骂道:“吴王每天只知花天酒地,却不忧虑敌人的进犯,使我们国家到如此地步,还不反省自己,却要驱使我们去打仗。”太宰伯嚭把这些话报告了吴王,请求给他们奖赏,吴王吝惜不给。又请求给他们官职的许诺,吴王顾虑为难。王孙雄说:“暂且答应他们,等到敌人退了兵,给不给在我们。”吴王就让太宰伯嚭发布了命令。这时有人说:“吴王好欺诈人,这必定是哄骗我们。”国人也都说:“暂且答应他,敌人来了,战不战在我们。”于是吴王登上城楼,鸱夷子皮像虎跃般地擂战鼓,这时敌人迫近到宫门,吴人不迎战。太宰伯嚭率领左右扶着吴王就登上了高台请求讲和,对方不允许。吴王就拔剑自杀,泰伯之国就这样灭亡了。历史告诉我们,治国者如果不讲诚信,长期失信于民,必将导致国家衰败,甚至灭亡。
诚信是为官之本。我们的各级干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所以能够自觉地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真理,靠事实和真理的力量来教育引导群众,靠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来获得群众的信赖、支持和拥护。任何弄虚作假、欺瞒诈骗的言行都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不相容。在社会起表率作用的各级干部,如果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弄虚作假,不能带头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德,必将被人民群众所唾弃,最终落个声名狼藉、身败名裂。
诚信是做人之基。《郁离子——传世智慧大全》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商人,渡河时却把船丢失了,便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哀号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未靠近,商人就急忙叫道:“我是大富翁,你如果救了我,我给你百两金子。”渔夫就载他到达了陆地上,商人却只给了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百两金子,而今却只给十两金子,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是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而一下子就得到十两金子,你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这个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礁沉没,说来凑巧,那个渔夫正好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何不去救他呢?”渔夫说:“这就是答应给百两金子而不给的那个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在水中挣扎的商人,商人很快就沉没了。 这位商人到最后生死关头,由于第一次不讲信用,导致无人理踩,进而溺水身亡。一次食言,丢了一条命。教训非常深刻。
诚信是宝。以诚为宝,治国国强,为官官清,做人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