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
人人有责
2020年1月份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措手不及。自疫情爆发以来,遵化市教育局积极开展了各种线上活动。利用“空中课堂”,搞好各学科网络授课,确保“停课不停学”。长期宅家,人们生活的有序性被混乱所替代,很多事情偏离正常轨道,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居家学习生活的单调性,因父母干预过多引起的冲突,面对手机、电脑,独自一人上网学习所产生的心理、情绪、行为等层面的问题,同样需要关注和关怀。为了缓解大家疫情防控期间的恐慌、焦虑情绪,遵化市教育局特为全体师生及家长提供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专题。
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恐慌、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等不可控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压力应激反应。心理免疫学告诉我们:在压力应激反应下更容易遭受疾病的攻击,也就是压力会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低。那么面对疫情我们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呢?下面我们给大家提供几点专业性的建议:
了解认识疫情性质和流行情况 不轻信传言不过度解读
坚信新华社、人民网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官方渠道平台,获取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危害,不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轻信传言,不过度解读,积极关注防控信息。学习掌握防控知识,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接纳恐惧、焦虑等应激情绪—— 要看见自己的情绪并做好理解和接纳
面对疫情,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烦躁情绪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认为自己是软弱的、意志不坚强的。认为这些情绪是不应该出现的,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克制和压抑,这样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面对应激情绪,我们越是压抑和否认,就越容易被他们支配,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到,面对疫情出现的恐惧、焦虑等情绪是人在不正常情境下的正常心理反应。
进行自我暗示,树立坚定信念—— 相信你现在接受的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自我暗示能直接影响言论和行为。相信你现在接受的就是最科学、合理、对自己最大保护的解决办法,这个信念非常重要。有了这个信念,内心会变得更加镇定,有利于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
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保持饮食平衡,保证睡眠充足
我们可以唱歌、跳舞、弹琴、下棋、桌游、拼图、做美食、画画或做自己喜欢的适度运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要知道,运动会让我们体内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物质。也就是我们说的快乐因子。保证正常的作息。建议大家制定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并自律执行。
多交流积极沟通—— 交流是家庭关系最重要的纽带
家长们尽量不要太焦虑,太着急,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父母的情绪稳定性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对于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请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尊敬的家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关注疫情进展,理性对待,用心沟通,直面疫情。我们期待用专业的心理疏导,为大家扫除心灵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