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是一针一线的细致活儿,没有捷径;文明城市的创建,也是如此,无论是硬实力的积累,还是软实力的提升,遵化都力求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党员干部志愿者常态化参加“洁城行动”义务劳动,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光盘行动”深入人心……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 遵化坚持久久为功, 从细微之处入手提升城市品质, 用“绣花功夫”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托起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城市焕新行动”不断推进 自7月份开始,市城管部门对通华东街、东一环路、文礼东街热力等9处市政道路进行硬化、翻修。对全市破损严重人行道板、地漏、防汛重要点位进行分类统计,详细勘察后,建立台账,开展集中修复攻坚行动,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整治,共更换北二环与华明路交叉口、华富西街与华明路交叉口等11处道板1767.7平方米,更换侧石199.5米、维修井子75处、水篦子61套,对1268座雨污检查井进行了清淤…… 一桩桩一件件,正是我市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的“城市焕新行动”。 ▲东关大道路面升级改造 公共秩序持续提升 走在城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新漆划的黄色非机动车停车线,每块划定的停车区域内,还标有停车指向箭头,引导非机动车有序停放。 截至目前,施划停车位共计5751个、补线270米、补划禁停标识37个、非机动车位510个、箭头1065个。
▲非机动车停放区
▲停车位施划 今年7月开始,遵化公安交警大队联合市城管局开展道路违停整治行动,全面负责城区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管理、拖移、处罚,实行24全小时天候管理。 ▲“城警联动”道路违停整治 今年,我市还实施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公共秩序、公益广告、公共服务、文明素养等“六大提升行动”,对于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综合施策、确保实效,让城市环境更靓丽、基础设施更精细,公共秩序更优良。截至目前,共排查整改问题2万余件次,取得阶段性成果。
▲文化路开元豪庭小区楼门长志愿者入户走访 创城工作中,遵化4000余名楼门长们以人民为中心,围绕群众满意度开展工作,把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工作导向,把走访的过程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他们也把自己当做桥梁,深入群众当中,把发言权交给大家伙,广泛收集群众们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有利参考。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华明路街道楼门长志愿者清扫小区 除此以外,楼门长们还是社区志愿者。他们利用中午、晚饭后休息时间带头进行环境卫生清理活动,清理小区绿化带,清扫落叶,整理自行车棚,为小区其他居民作出表率,引导群众全员参与、全员创建。 “张先生,今天一桌共有10位客人,我建议您去掉一道菜,点9道菜就够了。”近日市民张先生在淮扬村酒店请朋友吃饭,服务员在看过点菜单后,主动上前,委婉建议顾客适量点餐。 “我们会主动劝导客人适量点菜,合理消费,从源头杜绝餐饮浪费。”,淮扬村饭店窦经理除了点菜提醒外,在客人结束用餐时,他们也会建议客人打包剩下的菜,践行光盘行动。 ▲公勺公筷、节约粮食公益公告随处可见 为引领文明新风尚,今年,我市制定下发了《遵化市“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倡议书》,完善顶层设计;开展了“遵化文明20条”暨“文明健康、有你有我”主题宣传活动,为广大群众的日常行为提供指引,形成了遵化市移风易俗工作新模式。引导市民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解码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幸福方程式。移风易俗任重道远,贵在坚持,通过一系列活动,目前我市“一米线”“公筷公勺”“一盔一带”“垃圾分类”等文明风尚涌动全城,于潜移默化中破旧立新,在润物无声中弘扬了时代风尚。 焕然一新的文明遵化、 更加坚定的主流价值、 人心向善的社会风气, 聚合起古城遵化人民同心同德的磅礴伟力, 为提交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遵化答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