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孩子故意气你,威胁你:别打骂、别讲道理,而是要……

作者:遵化文明网 浏览: 发表时间:2020-10-09 00:00:00

文 | 小树妈妈(ID:tree2050)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妈妈的一条求助:


我批评孩子钢琴作业没练好,孩子怼回来一句“有本事你来呀”,我来不了,咋回她?”



求助一出,立刻就引发了200多万人的关注。


这种场景再正常不过,何止是上兴趣班,好像孩子一大,平时你让他干点什么,他都很容易叛逆和不配合,甚至会故意气你、威胁你:


“别看动画片啦, 眼睛都受不了了。”

“那你凭啥天天看手机,这不公平?”


“冰激凌吃多了拉肚子,不能再吃了!”

“不给我吃冰淇淋,我晚上就不吃饭!”


“作业怎么还没做完,拖拖拉拉的”。

“要不是你做饭晚,我早写完了。”


鲁道夫·史坦纳曾经说:


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


图片来源:电视剧《梅尔罗斯》


父母的功课正在于此,面对这些气人的话,还是要冷静的想一想:


这个曾经听话懂事的孩子,为什么开始变成这样?


看到了问题的原因,也就找到了引导孩子的钥匙。


 ·  01  · 

那个故意气你的孩子

其实在求助


故意跟父母对着干的孩子,其实是在用“暴力”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他们的不满有两种:


需求没有被满足,感受不被人理解。


前者让孩子愤怒,后者让孩子悲伤,情绪窜到嘴边,就变成了尖锐的话。


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说:


孩子任性、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情感的发育,超过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图片来源:电视剧《大小谎言》


就拿知乎上这个孩子来说,她“怼”妈妈的这句——“你有本事你来啊!”


这只是孩子对妈妈那句“弹得不好”的下意识反驳,并不是真的要妈妈去做。


她内心真正想表达的可能是:


妈妈这么说我,我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怎么努力也练不好,我对自己也很失望。

今天我已经很累了,实在没精力了……


这个时候,父母如果没有解读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就贸然用指责、说教就只能养成两种孩子:


要么是越来越爱“顶嘴”,事事都爱唱反调的孩子;


要么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封闭内心,不再表达自己观点的孩子。


最后的结果,都是让孩子和我们渐行渐远,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在《非暴力沟通》中有这么一句话:


凡事有沟通,就是有需要,需要被满足,危机便化解。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实现亲子间的共情沟通。


 ·  02  · 

沟通第一步

平和的情绪和尊重


那么,怎么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做到平和的沟通呢?


第一步,不是去思考,询问孩子为什么这样,而是让自己的情绪先稳定下来。


人和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听到的内容就会被扭曲。


在综艺《放学后》,就有这么一幕,因为爸爸用笔指着徐小宝练小提琴,父子俩吵得一发不可收拾。


当父亲特别生气的说:“你今天吃了枪药啊!”


孩子立刻就怼了回去:“你吃了枪药呀!”


……


两个人这么你一句我一句,把爸爸气得血压都飙升了,儿子却依然理直气壮的,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凯蒂说:暴力只会教导暴力,焦虑教导焦虑,而和平则教导和平,爱教导爱。


当儿子被爸爸用笔指着的时候,他感到自己被冒犯,产生了防御机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果这个时候,爸爸就事论事,就这件事道歉,相信孩子也会软下态度来,而不会发生下面的口角。


但是这位爸爸却采用了攻击性的质疑,孩子自然要反击回来,这是对自己自尊的维护。


要知道,你是怎么对孩子的,孩子反过来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这一点,在他们的家庭会议中也得到了认证。


当爸爸妈妈认真的询问孩子,并且鼓励他说说自己的想法时,小宝真诚的说出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爸爸妈妈和上学前不一样了,希望一家人在一起。”


只有当父母和孩子在同一视角交流,才可能实现共情沟通。


懂得“蹲下来”说话,是父母最优雅的姿态。



 ·  03  · 

读懂孩子的潜台词

对症下药,良性沟通


一个孩子顶嘴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不外乎来源于这几种:


▌实现自我想法:


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说:


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一个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父母一定要允许他们表达出来,听取他们的建议,认真的思考建议的可行性,这样才能养出自信大方,独立思考的孩子来。


如果在同一件事情上,孩子坚持自己的看法,如果不是原则性的,可以按照他的想法试一试,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


知乎最高赞的妈妈,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当孩子总是说“你行你上”的时候,他真的挑了一个周末和女儿互换身份。


经过一天的劳累,女儿很快就意识到:


妈妈要比自己辛苦得多,再也没说过类似的话了。


图片来源:电影《7号房的礼物(土耳其版)》


有一句话说的好:讲一万句不如自己摔一跤。


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


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在平常,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让他们表达自己,矛盾冲突就会少很多。


▌维护自尊:


好多父母都发现,自己一批评,孩子就顶嘴,难道以后都说不得了吗?


其实,这和咱们的说话方式有关,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都习惯于主观性的给孩子下定义。


“你怎么这么笨?”、“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为啥才这么点分?”


这时候的顶嘴,是因为自尊被冒犯,孩子在正当防卫。



父母应该注意,要尽量用客观的事实陈述,并指出解决的办法,给一些积极的暗示,这时候孩子就更容易接受。


▌寻求公平:


好多父母会被孩子这种的反击顶得哑口无言:


为啥不让我玩游戏,爸爸还天天打王者荣耀!

我不想睡,你不是也昨天熬夜了吗?

我凭什么道歉,妈妈摔碎了我的汽车也没有道歉啊。


明明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却去要求孩子,他心里自然会觉得不公平,表达得不恰当就变成了顶嘴。


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就只有一种:


父母以身作则,身教言传,孩子才可能改变。


▌单纯的情绪发泄:


发泄式的顶嘴,其实是孩子在寻求父母的关注。


就像在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每当小鱼儿有小情绪,妈妈胡可总是在说“我知道……”一样。



当小鱼儿从水堡里出来因害怕而哭泣时,胡可说:


“我知道你有点害怕,但是你表现很好、很勇敢,你坚持下来了对不对?”



这时候,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情绪,尤其当他语言不足以表述出来的时候,要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以后他才会好好说话,而不是乱发脾气。


比如引导孩子把“我就不”改成“我不太同意”,把“凭什么”改为“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过,情绪发泄是有底线的,一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对于一些不礼貌的语句,要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及时制止。


 ·  04  · 


无论是顶嘴、叛逆还是爱找借口,都像是孩子的“生长痛”。


过程有点难受,但每一个都标志着孩子的成长。


想要养出独立、自信的孩子来,只有我们用爱和尊重,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就像纪伯伦的那首诗一样: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友情链接

        河北      贵州      北京      四川      重庆      山东      湖北      云南      福建       上海      陕西      辽宁      新疆      安徽      甘肃      黑龙江      浙江      广东      山西       海南      江西      宁夏      湖南      河南      广西          芜湖      威海      武汉      绍兴

Copyright @ VillaGrandis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180006020号-3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