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的习俗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登高
重阳节敬老
1:常和父母谈心,谈谈你的工作、新认识的朋友。
2:食物要炖得热的,软烂的,中老年人脾胃虚弱,不易消化。
3:寒湿省份,给父母常备暖宝宝、保温鞋、羊绒裤等保暖用品。
4:学习一些养生之道,教会父母。家中常备常用中成药,如板蓝根、附桂理种丸、金匮补肾丸等。另备热水袋、刮痧板、拔火罐、按摩椅、足浴盆等保健产品。
5:常带爱人回家,如无,适龄男女给父母一个远期规划。
6:每年帮父母洗一次脚,或者捶一次背,梳一次头,剪一次指甲,回味父母曾经为我们所做的事情。
7: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亲手给他们做一二道菜。
8:解决父母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条件允许,给父母备足零花钱,每年亲手帮父母选一二套新衣,让他们穿的舒畅体面。
9:准备录音笔、或DV,聆听父母往昔的故事,记忆今日的笑容,给自己留点的温馨回忆。
10:父母若生病,须知亲情第一,事情工作第二,生病期间,凡事须亲力亲为,悉心照顾,切不可生一个嫌恶的心。疾病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11:重要节假日在他们的身边,重要的决定要让他们知道。
12:中老年人都比较小气,倾听他们的牢骚,解开父母的心结。
重阳节美食
美食一: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花糕的推荐做法
原料:糯米粉1000克、粳米粉500克、赤豆250克、白糖1000克、红绿果脯100克、红糖50克、食用油25克和干桂花少许。
做法:
1、先将红绿果脯切成丝备用。将赤豆、白糖、食用油制成干豆沙,备用。或可直接去店里买一包豆沙;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均匀,取150克拌入红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状粉浆备用;将其余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拌透备用。
2、取糕屉,铺上清洁湿布,放入一半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铺在上面,再把剩下的一半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然后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均匀地铺在上面,撒上红、绿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
3、将糕取出,切成方形或菱形状,撒上干桂花;用彩纸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可。
美食二:螃蟹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重阳节有吃蟹的习俗。中秋刚过,北方的蟹正是肥硕之时。说重阳蟹最美有两层含义,一是重阳节前后,蟹肉肉质鲜美,蟹黄肥厚;二是重阳节是个孝心节,天渐凉了,给年迈的父母准备一套保暖衣,送上几只鲜美的阳澄湖大闸蟹,冲上一杯暖暖的姜茶,让老人家暖暖和和过秋冬。
清蒸螃蟹的推荐做法
原料:螃蟹1000克、黄酒15克、姜末30克、蒜末30克、酱油20克、白糖、味精各少许、麻油15克、香醋50克。
做法:
1、将螃蟹用清水流净,放在盛器里;将姜末放在小酒碗内,加熬熟的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
2、将螃蟹上笼,用火蒸15~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蟹肉成熟时,取出。上桌时随带油调味和醋。
美食三: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两样是专在重阳节时食用的,一为花糕,一个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而成的。
栗子糕的推荐做法
原料:栗子1000克、金糕310克、澄沙馅450克、青梅5克、白糖300克、瓜子仁25克。
做法:
1、将栗子洗净,用刀在皮上划一小口,放凉水锅里,水要漫过栗子,用旺火煮20分钟捞出,剥去皮,再上笼蒸1小时左右。当栗子肉软烂后,捣碎过罗,揉匀即成栗子泥,如泥干散,可适当加水和白糖。
2、将金糕(300克)切成四块长13厘米、宽10厘米的大片,余下的切小菱形片。青梅切成细丝;瓜子仁洗净;白糖加凉水300克熬成黏亮的糖汁。
3、案板上铺一块湿布,取200克栗子泥分成等量的三份。先将其中一份摊在湿布上,用小刀抹成13厘米长、10厘米宽的长方形片,上面放一大片金糕,再取一份栗子泥抹成同样大的片,取四分之一的澄沙馅摊在第二层栗子泥上抹平,上面再覆盖一层栗子泥片。照此法共做4块。
4、最后用青梅、瓜子仁及切成菱形的金糕片在糕面上饰成各种图案花纹,即成栗子糕。食用时,将栗子糕切成小方块,摆在盘内,浇上糖汁即成。
美食四:菊花酒
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在古时,人们将菊花酒视为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古时菊花酒,是头一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的。九月九日这天,人们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之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来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菊花酒的推荐做法
原料:甘菊花2000克,生地黄1000克,当归500克,枸杞500克,大米3000克,酒曲适量。
做法:
1、将甘菊花、当归、生地黄、枸杞入锅中,加水煎汁,用纱布过滤待用。
2、将大米煮半熟沥干,和药汁混匀蒸熟,再拌适量酒曲,装入瓦坛中,四周用棉花或稻草保温发酵,直到味甜即成。瓦坛四周用棉花或稻草围起来,需要保温发酵。
美食五:羊肉面
“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和猪肉、牛肉相比,羊肉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胆固醇含量少,很适合老人食用。想让羊肉面口感好,羊汤的熬制很重要,一定要熬到汤白如奶,肉要烂熟更利于老人消化。注重养生的古人讲究秋季进补,而羊肉是最好的进补食材,因而重阳要吃羊。
羊肉面的推荐做法
原料:面粉、盐、鸡蛋、羊骨头、葱姜。
做法:
1、羊骨头泡在水里,高压锅添水,把羊骨头放进去,加葱段和姜片。冒气后压10分钟。骨头捞出来,汤留着下面条。把骨头上的肉剔一部分下来,切成小块。
2、取两碗面粉,加点盐,再打一个鸡蛋。活一块面,放在一旁醒十五分钟。用压面机把面团擀成长片。压成宽面。炖骨头的羊汤里加一个西红柿,再加点酱油。面条下到煮开的锅里,搅散煮熟。
来源:燕郊在线
新闻热线:0315—6625562
投稿邮箱:zhkhdd@126.com